通常情况下,残疾儿童在刚开始独自接受康复训练时会有一些情绪问题,再加上他们往往在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欠缺,因此哭闹就成为他们表达各种需求的重要手段。面对康复训练时哭闹的孩子应该怎么办?本期邀请相关专家通过具体案例对这个问题进行解析。
文_刘敏 洪晔
刘敏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
洪晔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
家长来信
我的儿子3岁半了还不太会说话,去医院被诊断为智力和语言发育落后。听说孩子康复训练越早越好,过了6岁康复训练就没用了。我们不敢耽搁,在康复机构已经训练两周了。
刚开始,康复老师同意家长陪着熟悉环境,后来就不让陪了。现在孩子一到康复机构就会一直哭,我真的很心疼。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就推门进去哄他,让他在手机上看动画片。这倒是能让他暂时安静下来,但是我出去以后他哭得更厉害了。每次去上课前我都会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实在没办法就吓他说,再哭就不来接你了,都没有效果。孩子总哭什么也学不了,我希望孩子赶紧进入学习状态。我觉得现在的康复训练是在浪费时间,我们还要不要坚持呢?
专家解析
纠正家长的两个错误认识
其一,6岁以前是残疾儿童康复的黄金期,因为孩子年龄小,正处于发展的最佳阶段,此时干预可以最大程度改善孩子的情况。但这不等于说6岁以后康复就没有效果。不管孩子在哪个年龄阶段,康复训练都是有效和必要的。专业的康复老师会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性格、行为、表现等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康复方案,只要坚持正确的康复训练,孩子的行为或其他方面会有所改善的。
其二,哭闹不等于浪费时间。早期康复训练时,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孩子和康复老师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这是之后一切复杂教学的基础。早期的哭闹也是建立起良好关系的过程。良好的关系包括安全信任关系和良好的依从关系。
信任关系会让孩子觉得所处环境是安全的、有趣的、可信赖的。在康复训练初期康复老师最好的做法是耐心陪伴孩子,给予孩子更多他喜欢的东西,并给予情感支持,而不是立刻给孩子安排学习任务,急于教授技能。
依从关系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能够“听话”。在家庭中孩子哭闹就会得到满足,哭闹行为就变成了最简单有效的“手段”,这就让孩子无法依从指令。在康复训练中,无论是想要东西还是不想做任务,如果孩子都会一哭了之,这非常不利于康复教学的进行。康复老师需要给孩子建立一个“只有做到了规定的任务,才能得到想要的东西”的行为规则。早期哭闹时,康复老师不会给予孩子奖励,只有在孩子停止哭闹时才会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知道哭是没有用的。同时教会孩子使用简单的适应行为,代替哭闹。
案例中孩子哭闹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孩子哭闹可能有以下原因:
1.与亲人的分离焦虑
康复训练初期大部分孩子都存在哭闹的情况。由于父母的精心照料,孩子缺少独立空间,性格、心理和行为上都不独立,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年龄越小的孩子,这种依赖心理就会越重。康复训练时,孩子会离开父母,自然会产生分离焦虑,哭闹就是对这种焦虑最简单最直接的表达。这个时候,父母的恐吓不仅制止不了孩子的哭闹,还有可能加重孩子的分离焦虑。
2.不正确的教养方式
案例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通常情况下,他会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从来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家长一般会拿玩具、零食等去逗引、安抚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只要哭闹父母就会注意到他,他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哭闹行为也就演变成了一种有效的表达要求的方式。
通常情况下,孩子离开父母独自接受康复训练,刚开始都会哭闹,持续时间大多为1-2周。如果孩子哭闹持续时间过长并且没有任何好转迹象,就需要找更专业的上级康复老师来分析哭闹行为的原因,以便开展更有效的康复训练。
家长应该怎样做
1.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问题。家长一定要充分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因为情绪急躁说出“不要你了”“不来接你了”这类的话,这会使孩子处于更加焦虑的状态。家长可以多用语言帮助孩子描述出其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的。在肯定孩子情绪的基础上,更容易教会孩子自主表达情绪。
2.配合康复老师做好康复训练。一方面,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训练准备,比如充足的睡眠,适当的饮食和积极的心态等。与此同时,做好接送准备,减少孩子因身体不适产生的情绪问题。另一方面,鉴于孩子不能流畅地用语言表达诉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细致观察,及时把情况告知老师,以便康复老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康复训练计划。
另外,家长还需要注意的是,上课前要与孩子进行清晰简短的告别,告知其下课后就可以见到家长。课后,让孩子第一时间可以见到家长,更多地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表扬孩子坚持了一节课,而非强调孩子在课堂中的哭闹。
3.调整家庭教养方式
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可能与家庭中的教养方式有关。在孩子哭闹时,家长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恰当的措施。如果孩子因为想要得到实物而哭闹,不要在正哭闹时给孩子物品,可以选择孩子情绪稍微平静下来时再给。如果孩子因为想逃避必须要做的训练任务而哭闹,那就更不能轻易妥协,可以通过降低任务难度、适当辅助等方法帮助孩子完成。此外,在保证儿童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对哭闹行为的关注,按照原则行事,做到温柔的坚持。
4.不要频繁更换康复老师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尽可能保证训练时间的密集性和连续性,保证干预方法的一致性、渐进性和可持续性。连续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规则的建立不会半途而废,同时避免孩子产生“只要哭闹就可以不用去训练”这样的意识。因此训练过程中切勿频繁地更换训练方法和康复老师,同时要与康复老师及时交流,根据孩子的变化与康复老师共同商定调整训练计划,保证训练循循渐进、合理有序进行。
(本栏目由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事业发展研究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心理科协助组稿)
关于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