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第四章 管理:乡土式的智慧

2012年06月18日 来源:中国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

家族企业慎用亲人

成立这个企业以来,家族气氛比较浓厚,起步时的许多艰辛,都要多亏亲人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力付出,任劳任怨,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这个工厂。刚创业那会儿,每个人忙得不亦乐乎,甚至晚上吃饭的时候,也在一起谈论工厂的生存和发展大计。临时接到活儿,大家齐上阵做事情,都不用催促,他们对企业高度的认同感和一体感让我省了很多心,也省了很多钱,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一穷二白的工厂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

但是曾经的先天性优势,随着日后的发展,还是会衍生出许多的缺陷和劣势。企业发展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创业初期,工厂规模小,核心成员基本上都是亲人,我作为核心,拥有家长权威,依靠这种家长权威就可以保证工厂的顺利运转,甚至可以边吃晚饭边工作,这是和外部员工无法做到的。那时没有钱和权的概念,分享利益、争取权利的矛盾冲突基本上没有发生过,管理起来得心应手。

工厂规模的扩大,我的精力更多放在维护外部关系、应酬客户、处理供应商关系,另外一个就是工厂扩建占据绝大部分时间。我是财务出身的,原来的财务账本都经过我的手,后来就让四姐邵华接手了。她那时刚刚下岗,没有工作,而且我还能教她。可从企业管理上出发,这个决策是非常错误的。

四姐出任出纳管现金,但她的一片好心看起来全然不对。当时工厂的账户上钱并不多,还欠了很多供应商的款,我根据工程账期和公司的现金流状况,我答应支付其中一些供应商一部分款项。一天我在外面办事,一个和我关系不错的供应商打来电话:“邵斌,你答应给我的钱什么时候结啊?我看你平常信誉挺好的,怎么能把我当猴耍呢?”我当时一愣,我亲自把这个事情交待给四姐,账怎么会不给结呢?我一打电话才知道,四姐觉得公司的账务上钱少,怕资金吃紧,愣是没给人结账,当时我就火了,说了她一顿,赶紧给人结了账。这样的事情在四姐管理财务时层出不穷,以致于一些合作关系都变得很僵了。在做公司决策时,往往我拍了板,她也不履行,因为她觉得“不对”,所以她也没去做,员工怨声载道。对于合作伙伴和员工的关系,我是非常重视的,“诚信为本”一直是我经营保持的理念。

四姐生活过得很艰难,我于心不忍,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是特别大的问题我基本上不过问,而且我对她也充分信任,从来不查账,在这方面她也做得很好。四姐毕竟没有学过财务知识,有限的一点也是我教她的,或者她认为应该是那样做的,在专业知识上很是欠缺。一次她私自取了一笔钱给她的女儿,一个员工听到了她们交谈时的电话,于是告诉了我。我向她核实这件事情的时候,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如果她如实说出,我就当没这回事。然而她矢口否认,后经证实确有其事,很快她把钱补了回来,然而挪用公款这种事情,是财务人员的大忌。我开始反思这个事情的正确性。作为一个企业创始人,应该容忍亲人犯这样的错误吗?而且这个亲人在小时候对自己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不计代价地付出,最后自己为了一件“公事”伤害亲人的感情,会不会有点小题大做?

我想了足足三天,最后还是下定决心,让她离开财务职位,四姐也很理解我。这件事情以后,我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则,重要岗位任用亲人一定要慎重,不称职的亲人坚决不能任用,与其为难一时不如为难一刻。事实上企业在规模扩张后,家族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管理日加复杂化的要求,对于管理我总结起来有三大弊端。

一、机制障碍

随着企业的成长,内部形成各类利益集团,再加上夹杂复杂的感情关系,使得领导者在处理利益关系时会处于更复杂,甚至是两难的境地。企业领导人的亲属和家人违反制度时,管理者很难像处理普通员工那样一视同仁,这给企业内部管理留下了隐患。绝大部分家族式企业有一个很普遍的特点就是,可以共苦但不可同甘,创业初期,所有矛盾都被创业的激情所掩盖,但创业后的三关——分金银,论荣辱,排座次往往给企业的健康成长造成了阻碍。

二、人力资源的限制

家族式企业似乎对外来的资源和活力产生一种排斥作用,一般外来人员很难享受股权分红和晋升空间,这样他们会有这样的心态:我只是一个打工者,很难融入企业中。由于难以吸收外部人才,企业管理层次上不去,整个企业发展都受到限制。正如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行所说:“家族企业最大的弊病就在于社会精英进不来。几兄弟都在企业的最高位置,外面有才能的人进不来,而且一家人的思维方式多少有些类似,没有一个突破点。大家各有各的想法,要决策某件事就很难,容易耽误商机。”

三、不科学的决策

决策的独断性是许多创业者初期成功的重要保证,企业之所以得以成长靠的就是创始人的果敢、善断,抓住了一两次稍纵即逝的机会。但外部环境的变迁,创始人的个人经验开始失效,生意越做越大,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不像创业初期那样,一两次失误的损失还可以弥补回来。这个时候,保证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就显得越发的重要。

企业不断发展变成大企业,企业管理要因时因势而变,这个蜕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但这也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家族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由个人机构演化为公众公司的进程,不是由创业者的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要想生存发展下去,变革自身,顺应环境就成为唯一出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