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第四章 管理:乡土式的智慧

2012年06月18日 来源:中国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

对事不对人,润“人”细无声

企业规模的扩大,相应对企业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凭着直觉和对事物的理解,我在管事理人方面始终从容自如。“只要我们具有能够改善事物的能力,我们的首要职责就是利用它并训练我们的全部智慧和能力,来为我们人类至高无上的事业服务。”托马斯• 赫胥黎这句话可以给出一些启示。一个人拥有了改善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即使他在某一方面并不具备专业知识,也依然可以做出卓绝的成就。

我是从莱西走出的高中生,后来成为当地的模范企业家,继而成为玩具加工行业的领军羊,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一个让工人和客户能放心依靠的好老板,凭的是生性质朴善良,行事诚信踏实、工作积极勤奋,如果说在管理上我运用了一门艺术的话,那就是我懂得人之常情,实行的是体贴入微的管理,运用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哲理。

管理的是人还是组织?这是许多管理学家提出的命题。“组织管理之父”韦伯,在面对一座工厂时,他看到的是一个“组织”——在韦伯眼里,看不到忙碌的员工和高傲的管理者,只剩下了一个冰冷的组织框架,并且因此建立起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行政组织体系,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普遍沿用的组织管理模式。同样,“一般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也不关心担当具体职务的人是“谁”,而是一口气地将组织中的“职务”职能,区分为五大管理职能和十四项管理原则,从而把管理者从杂乱无章、混乱无序中解放出来。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则更是典型的“只见组织不见人”。在泰勒看来,没有错误的员工,只有错误的组织设计或者是模糊不清的工作任务,为此,泰勒创立了科学工作方法,将普通工人的劳动效率提高了数倍。事实上,韦伯的行政管理官僚体系,法约尔的一般管理职能,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恰好构成了早期工业时代“组织管理”的三驾马车,并且成功地解决了自工业革命以来大型厂商组织遭遇到的一系列管理难题,尤其是在企业的生产制造领域,创造出了“组织效率”大幅度提高的辉煌成就。

这些理论,我之前并不知道,我从来不是理论家,而是实干主义者,我善于正确处理事情,管理经验完全是“干中学”,不管是绩效的考核,还是工资的制订方法,不管是质量监督体系,还是八爪鱼的布局,我认为我所面对都是人,和我一样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需求、有渴望,当我满足这些人的需求时,这些人同样也能让我满意。凡事采取“对事不对人”的理性态度,我跟员工们讲:“不要说管理层、员工是组织中的一员,就是我自己也是组织中的一员,也要自我约束。扩大范围讲,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工厂的管理,而且也适应于家庭和社会,不管我们做什么,都要学会自我约束、遵守习约、承担责任的道理。”这种把个人修养和企业管理融会在一起的管理方式,完全是中国式的智慧。

从一个加工作坊起步,由一个乡镇企业成长壮大,我不断超越自己,很快就和身边同时的起步者拉开了距离。从一开始,我时刻提醒自己要用严谨的方法,一丝不苟地管理工人,我把工厂车间当成实验室,观察工作状态中的员工表现,分析他们的生产效率,完全是用科研的态度进行改革和试点,这也是自己能够从上百个同行业者中佼然而出的重要原因。

工厂规模逐步扩大以后,我开始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设立组织框架,分设各级管理层,逐步制定和完善制度,充分明确责、权、利的分派,以总厂统领分厂的“八爪鱼方法”,则灵活地解决了人员问题,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村民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我从“人”的角度出发,所关心的问题就往往变成具体的某个人,以及“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它由此所展开的管理逻辑,完全是一个由己及人,由人及己的同理过程,有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味。我喜欢结交朋友,懂得通过朋友进行激励、寻找出路,但在管理方面,我的态度端正而严谨,公私分明。涉及到公司的事情,即使面对家人,凡事我都讲道理,不搞特殊化。个性朴素务实,性格宽容开明,我更多的是用人格魅力感染他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