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第四章 管理:乡土式的智慧

2012年06月18日 来源:中国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

以己心待人心

毛绒加工厂运转半年后,终于开始盈利。周围的人觉得这钱很好赚,在我的工厂里看了两天,学了一些手艺,纷纷开办同类型的小作坊,其实做的都是一个客户的生意,一时间竞争变得白热化。在这个关键时刻,人力资源成了各家加工厂争夺的重点,致胜的关键。但是总不能让别人不开办加工点,这样的局面,还是得自己想办法解决。

工人难找,熟练的工人更加难找,于是自己干脆让工人去找工人,让本厂的工人回到本村、本乡,找一些熟人,拉他们到工厂工作。这倒是一计高招,熟人本来是互相信任的,比我去说服他们更容易,我从不拖工资,管理也还合理,总体上来说工人对我还是很满意,乡亲们口耳相传,最后就很有一些人愿意过来上班了。新开办的一些作坊爱拖欠工资,或发放工资不准时,或无故克扣工资,这让工人很不满,他们听朋友亲戚说我这里很厚道,就加入到我的工厂。对于那些跳槽过来的工人,原厂拖欠的工资,在他们离开后是没有办法要到工资的,针对这种情况,我立下规定:凡跳槽过来的工人,被原厂拖欠了的工资,到我工厂工作,我每月给他们补发一百元,分几个月发放,直到把那部分欠款全补上。工人其实很简单,他们觉得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看到别人工作得不亦乐乎,他们来上班,都会很放心。

想要做一番事业,一定要有好口碑。这也是父亲留给我的诤言。老邵家的名声从父亲那辈开始积累下来,我想起父亲在喝酒时语重心长的话,想起在供销社工作到乡下收花生时,一个人听说我是邵实义的儿子,就立刻过来帮忙,只说了一句话——“你父亲是一个好人哪”。乡下人知恩图报,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这些朴素的道理用语言是无法让人信服的,但当你做出来时,别人就会由衷地相信你。

早些时候开办加工厂时,有十几名员工,她们每天骑着自行车过来工作。那时候有活干的时候就得加班加点干,加班晚了,我就亲自把工人们的自行车一辆辆搬上车,然后驾着那辆海山“大头车”(当时流行的一种小型拖斗货运卡车),分批送他们回家。玩具加工是个人工缝纫活儿,一天下来身体已经疲劳至极,有的离家远,加班到很晚再骑上车回家,而且晚上也不会安全,我也不忍心,总是想办法减轻她们的劳累。这些工人都是很年轻的女孩子,都是家里的宝,家长见我送这些女工回家,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人心疼,对我说:“俺家孩子跟着你邵老板干,放心!”将她们一一送回家后,我在乡间公路上,开着自己这辆“大头车”,那时候,偶尔抬头看着满天星辰,就会想到父亲:“父亲,如果您能听到这句话,一定会为你的儿子骄傲的,因为我也做到了。”

后来厂子规模更大了,亲自送工人下班的事是不可能了,但我时刻关注他们的需求,我向管理人员强调这一点,对工人一定要体贴入微,这个传统也一直保留了下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