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网站记者刘一恒报道)初见刘禹汐,是在石家庄市东开发区某小区他租住的房子里,房子布置得朴素温馨,一点都没有那种因为住着租来的房子而疏于打理的意思。不大的两居室看着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墙上挂着刘禹汐的绘画、书法作品,还贴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照片。
刘禹汐,原名刘亚峰,生于1973年11月15日,国家二级残疾,保定市高阳县人,1997年来到石家庄并定居。刘禹汐的主业是画画,他绘制的国画工笔画古朴精致、典雅大方。著名国画家杜滋龄、杨德树曾给予他的作品:“造型严谨、笔墨洗练、善用焦墨、多古意”的评语。”
但与其称他为“画家”,还不如称他为“杂家”更为贴切。因为他不仅擅长绘画,而且楷书书法也十分工整秀丽,此外,他还会用电脑设计动漫,设计出来的卡通形象妙趣横生。书画绘画设计的间隙,他还时不时写一些悬疑小说、评论、杂文等,都可圈可点,颇有意思。
虽说因为行动不便,刘禹汐大部分的时间都出不了房门,但卧室的一方书桌便是他的大千世界,他摊开宣纸,便能用毛笔驰骋自己的想象;他打开电脑,便能敲打键盘书写记录自己脑海中的灵光一现。
一方书桌便是刘禹汐的大千世界。他笔下是白牡丹和蝴蝶。工笔淡彩,以浓淡墨色勾勒,淡芽绿渲染花头,纯墨晕染花叶,并以赭墨冲染背景, 衬出并蒂花头,彩蝶驻足于花蕾之上,婆娑有姿,表现阳春三月的盎然生机。(摄影/刘一恒)
在刘禹汐家里,记者欣赏了他创作的《伴》、《玉骨冰肌》、《秋风双侣图》、《留得枯荷听雨声》、《熏风》等作品,他的笔下处处流露出动物、植物共同身处大自然中那种和谐、自在的生趣。在名为《伴》的作品中,两只白鸡在草丛中休憩,背景是鲜艳欲滴的鸡冠花,取“冠上加冠”之美意。白鸡毛羽根根分明、神态活灵活现,整幅作品以浓重的墨青色反复渲染,烘托出主体的鸡和鸡冠花,营造了静谧的气氛和田园意趣。而在《留得枯荷听雨声》这幅作品中,两只绿头鸭在枯荷中嬉游,作品结合传统技法和西画表现元素,皴擦点染出残荷叶,再用“冲彩”技法体现荷叶的残破斑驳。整幅画中零落幽静的荷塘,悠闲自在的鸭子呼之欲出,浓浓的秋意扑面而来。在刘禹汐的扇面作品《玉骨冰肌》中,他用国画石青色掏染底色,突出灿然怒放的玉兰花之洁白无瑕。玉兰吸引了蝴蝶翩翩起舞,分外灵动。这幅扇面画以传统技法处理,双钩花头,淡彩渲染,体现了蝶舞花间、欣欣向荣的春的意味。
刘禹汐出生一周左右即遭遇骨折,因为当时医疗康复条件有限,这次事故导致了他的终身残疾。生性乐观的刘禹汐回忆道:“小时候过得还是挺快乐的,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心理障碍,小朋友们围着我,看我画画,听我讲故事,也挺开心的。”因为身体原因,刘禹汐没上过学,身为小学老师的母亲就教他查字典自学。刘禹汐说:“从我记事起我就开始画画,最初是照着小人书画,或者听了评书之后,根据自己的想象把故事里的人物画出来。比如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我基本上都画了一遍,有些喜欢的还画了好几遍。”记者开玩笑问:“那后来电视剧出来后你看那些演员跟你画的像不像?”刘禹汐笑说:“我觉得基本一样!”
童年时期无拘无束的自由涂鸦给刘禹汐的绘画生涯打下了基础,而乡野间成长的记忆也注定了他对于荷塘、玉兰、母鸡、蝴蝶、鸭子……这些自然界的花木生灵充满了眷念,这些形象不断的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无不充满童真灵动的趣味。刘禹汐真正系统的开始学习国画,是因为他12岁时的一次机缘。“12岁的时候,我参加了《保定日报》搞的六一儿童节作品的征集,我画了两幅画,写了幅字儿去投稿,没想到被选上了。因为当时这些作品是先送到高阳县文化馆,从文化馆再送到市里的,当时县文化馆的阎振华馆长看了我的作品后,觉得还可以,然后就给了个通知,让我去县文化馆跟着他学习。我母亲当时接到这个通知挺高兴,说文化馆的老师看中,要给培养。但是我去不了。后来我母亲去跟老师把我这情况说了一下,说我们孩子身体不好,来不了,您看能不能来家里给辅导辅导?阎老师说那我去看看他,这孩子要是有这方面的悟性,我就辅导辅导,没有悟性就算了。然后就过来看我,当时就收下了,隔一阵儿就来家里辅导。我家在农村,离县城有八里地,老师每次都骑个自行车,来家里辅导,一直辅导了一年多。”自此,刘禹汐开始严格的学习绘画创作。
刘禹汐作品《秋风双侣图》。图中是鹌鹑和龟背竹,画面以赭墨烘染,并配以“冲彩”“冲水”等技法,描写秋风萧瑟、幽旷闲逸的金秋景色。
刘禹汐作品《荷塘清趣图》。画面整个刷染底色,追求古雅深沉的意趣。荷叶以破笔皴点,淡彩渲染,用淡淡的白色提染出荷花,两只鸭子游曳其间,流连嬉戏,怡然自得。
在刘禹汐的绘画生涯中,还得到了陶佛锡、熊任望、辛鹤江……等老师的指导,这些老师的指导、教诲让他受益匪浅。刘禹汐回忆道:“陶佛锡老师是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他经常来我家辅导,从不保留。陶老师首先辅导我学习篆书,初临习峄山刻石,后遍临历代名家墨迹。我不仅向陶老师学习书法,也向老师学习任派(任率英画画派)工笔人物画。老师不仅在艺术上给与我指导,而且老师宽广的胸怀和慈善悲悯对我影响也很大,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熊任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草书大家,河北大学教授,我是在保定莲池书院学习时有幸得到熊先生指导的,之后经常去先生家请教,先生儒雅温和,平易近人,有问必答,从不厌烦。我主要向先生学习唐楷和魏碑,对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及二王书法都认真临习,楷书取法钟繇、右军,并参以隶意,逐渐形成自己的面貌(先生2010年12月25日病逝)。辛鹤江老师是河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美术出版社社长。在辛老师指导下,我对唐宋元代绘画多有临摹,如: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八十七神仙卷和宋人花鸟小品,掌握传统技法的同时,也提升了眼力。懂得 ‘凡画,气韵本乎游心’只有‘气韵生动’,方避免匠气。”
刘禹汐十几年前为《儿童大世界》杂志设计的卡通形象封面。(摄影/刘一恒)
回忆起早年的学画历程,刘禹汐感慨地说:“那时候对我来说,画画有三大难。第一个困难就是资料的匮乏,不像现在到书店,要什么有什么,那时候没有,巴掌大的小人书就是画谱;第二个困难是纸笔墨的昂贵;第三个困难,对我来说也是最困难的,是走不出去,老师对我说你要出去写生,你老对着画谱画不行,你得去找最原始的真花真草真人来画,那时候老师带着学生出去写生,但是我去不了,没办法,就只能多看书来弥补。”
现在,刘禹汐拥有一个非常幸福美满的家庭,父母身体健康,妻子漂亮贤惠,九岁的女儿十分聪明可爱,他们与同在石家庄的哥哥嫂嫂一家相处也十分融洽,在现代社会城市中亲情比较淡漠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和睦家庭堪称模范。
刘禹汐说,因为当年结婚的时候条件有限,没有举办婚礼,去年条件好一些了,就补办了仪式。(摄影/刘一恒)
刘禹汐说:“家庭关系都是家庭成员一起协调的,就像我爱人,生活上物质上都没什么要求,就觉得一家子乐乐呵呵、大人孩子挺健康就行了。”刘禹汐的母亲,一位开朗的老太太也让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老太太说:“你认为幸福,那就是幸福。咱不跟有钱的比,俺就跟自个儿比。不横向比较,咱就纵向比较。我每天看看电视,看看咱儿子画的画,写的字,我觉得我就挺幸福。我跟房东说了,房东说可以打钉子。我们就把画都挂在屋里,当家庭画展。我看着就很高兴,我就想啊,谁家能像咱家有这么些画呢?”
刘禹汐还时不时写一些诙谐有趣的生肖对联,比如《寅虎》:“山中无你猴称霸,身后有君狐抖威”。《辰龙》:“点睛破壁云天舞,望子成君父母心”……老太太很喜欢看儿子写的对联,刘禹汐创作的这些小作品,为家庭生活平添了很多乐趣。
刘禹汐说:“陶佛锡老师经常跟我说,凡事随缘,看开点,高高兴兴的,活在当下就好。我觉得境由心生,生活环境和心境是一个表里的关系,就好像平常说的,心里有阳光,到处都有阳光。”
某些阳光充沛的日子,刘禹汐会坐在房间的飘窗上看书。(摄影/刘一恒)
刘禹汐淘宝网店地址:
关于中国manbetx官方网站手机登录